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部分人的人生,注定是草率的-《重生之先声夺人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干坐两个小时,还是挺难熬的,于是林淼很不讲规矩地下楼刷了一套题,等回来的时候,发现屋外又多了七八个小孩。然后很是无奈,先给每个人发两百块钱,再一口气写七八张奖状,全都打发走后,教室里已经空掉小半,不过时间也只剩二十来分钟了,还坐在教室里没走的孩子,要么是已经写完了,趴在桌上打盹,要么是仍然在奋笔疾书,非要多写几个字以显示自己扯蛋的功力,还有寥寥几个,则是唉声叹气、愁眉苦脸,一看就知道是写不出还非要垂死挣扎,二十分钟,手写,哪怕思如泉涌,撑死了估计也就四五百字。

    林淼看得心中暗叹,这些孩子这么努力,可总有些人,最算再努力,最后也只能拿个二等奖。

    说是全市一起投票,但人性是自私的,除了参赛小孩的家长,谁还会为他们奔走投票呢?而相比体制外的普通家庭和体制内的干部家庭相比,谁又更有能力,发动更多的同事、亲戚、朋友,特地为了别人家的孩子,剪下报纸,填好资料,寄信投到《红苗》的编辑部呢?

    其实不放开投票的话,普通人家的孩子,反倒更有希望被林淼这些评委选上——而在目前的“公平环境”下,这回要不是林淼已经内定了三个非领导家的孩子入围一等奖,或许这次规则一出,10个一等奖和10个二等奖的获得者,家里定然全都是非富即贵。

    举个最极端的例子,如果彭二月来参加比赛,先走通林淼的路子,让他一路杀进最后的总决赛,总决赛淘汰掉一半人后,进入最终阶段的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全市公开投票环节,只要老彭愿意,他完全可以发动手底下十几个工厂的几万名工人为彭二月投票,无非就是再多买几份报纸而已,一份报纸一块钱,老彭出得起这个钱,也出得起这个人,试问真的放开了,全市谁能干得过小月月?林淼自己都做不到!

    而且这次投票,为了公平起见——对,还是应广大“坚决打倒林国荣份子”的要求——投票过程是记名的。但是可以一人多投。也就是林淼如果喜欢的话,大可以自己买二十份报纸,给最终入围的二十个选手,每个人都投上张一票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优势家庭的孩子,相当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到处拉票。

    毕竟机关单位同气连枝,你给某局长的孩子投了,怎么能不给某主任的孩子投呢?既然连某局长和某主任家的孩子都投了,那顺便就给某处长家的孩子也投一个吧!人之常情,合理合法,无可指摘嘛!至于报纸的成本,机关单位里别的不多,报纸这种东西,真的是人手一份,再不济,掏几个钱买上几百万总没问题吧?为了孩子的能上好学校,外国语初中一年一万的学费都掏得起,谁还差这点钱啊?!

    而反过来看普通人家的孩子,面对这种“公平”的投票环境,显然局面就很被动了。

    首先他们的家长未必能拉得下脸,去到处求爷爷告奶奶,到处跑来跑去,请自己家的亲戚朋友帮忙投票,其次就算他们全家的亲戚朋友都搞定了,朋友的朋友却未必能搞定,不像机关里,随便走进一同楼,只要认识这栋楼的大领导,那么这整栋楼就会全都变成“我的朋友”;

    第三个,求人是要花时间的,而这次投票,只给了全市一个星期。从周一开始,截止周六结束,周日就公布结果,看似时间充裕,但对普通家庭来说,大家都要上班,能利用的时间就只有晚上,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,一个晚上能找到两三户人家帮忙就很不容易了,加上单位里要好的和不要好的同事,数量其实也相当有限,和别人家动辄包一栋楼相比,效率上纯属螳臂当车,数量级上更是杯水车薪。

    最后还有一点,就是普通家庭未必能狠得下心,去承担这次投票的经济成本。

    像黄高伟这样的孩子,全家一个月的收入可能也就千把块,但拉票的话,报纸要钱,信封要钱,邮票要钱,一套下来最便宜算一块五,纵然能求爷爷告奶奶拉到五百票,成本就已经七百五了,而且还不见得能选上,选上了也不一定最终就能进东瓯中学,毕竟林淼已经事先告知,只是“有限录取资格”,而非“绝对保证录取”,如果他中考只考了五百多分,想必就算东瓯中学的校长再惜才,恐怕也下不了狠心录取他。让一个算上体育30分和开卷考试100分,最后总算却只拿了五百多分的孩子进东瓯中学,那不是救他,是害他。

    讲真,收进来的话,可能连最低要求的教学进度都跟不上……

    所以哪怕孩子再才华横溢,一旦放开限制,按那些满大街控诉老林搞黑幕,社会腐败,国家药丸的“正义之士”的要求,普通人家的孩子,实际上反倒要面临更大的不公。
    第(1/3)页